家长和老师通常会思考:
- 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欲望?
- 当孩子不爱学、不投入时如何促进改善?
- 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孩子初入小学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却束手无策。白金汉大学小学及学前教育新教师培训负责人Laura Purser提出以下九大法则,或许能回答以上问题,同时也能帮助家长和老师共同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
作者|Laura Purser 白金汉大学小学及学前教育 新教师培训负责人
编辑|BISE
随着物理环境的变化,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于适应并遵循新环境的模式或制度规范。学习可以是无形的,家长需要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茁壮成长。

小学(左)和中学(右)的教室布置
小学和中学教室对比鲜明,前者通常色彩丰富,相对自由的获取各种资源,有可以自由创作的区域,而后者学生往往坐成一排,进行以书本为基础的学习。随着孩子进入青少年时期,我们下意识觉得学习环境的色彩要变的单调,信息需要灌输等。
青少年的父母常常感叹道,随着孩子达到一定年龄,互动会变得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和以线上教育为主的条件下。然而,低龄孩子的学习需求又是五花八门的。因此,无论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学会变换内容和侧重点,就可以达到吸孩子的目的。
我们并不拥有决定孩子“需要”学习什么的权力,因为学校提供固定的课程,还要遵从国家课标的支配。由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校本课程的设置可能被潜移默化的“被应试”了。 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可以通过完成特定主题或者从玩中学来避免“被应试”的情况。现在可以使用以技能或项目制学习法吸引年龄较大却又不积极参与的学习者。
遗憾的是,好成绩是之后工作生活的敲门砖,这一说法深深刻进一代代人的意识中。因此教育往往倾向于将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内容的直接指南,而以主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更多是针对低龄或有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4. 思维导图
通常人们都是顺着思维的先后顺序进行思考。但有时候逆向思维也有很多用途。如果孩子们知道他们的最终目标,我们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倒推来规划实现他们目标所需的途径和步骤。 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它能以视觉的方式将想法、观点和计划呈现在纸上。
5. 自我效能
在处理你自己孩子和别人家孩子的情况时,由于情感触发点和投入度水平不同,处理方法通常大不相同。最高效的处理态度是保持客观中立。家长学习这些技巧,以激发孩子对参与学习过程的思考。如果遇到挑战,家长可以邀请孩子生活中的榜样级人物加入进行对话。有时,对孩子来说旁人的话可能比父母更管用。
家长和孩子的联系越紧密,关系越真实,他们和你说话就越有安全感。寻找真正联系的时机,问你的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进行这样的交流。作为家长选择的时间未必适合孩子,在他们紧张程度较低的时候进行交流,他们不觉得受到威胁,情绪也很好地控制。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得到最好的。因此我们大脑中都会进行预想,从而不知不觉的陷入无意识偏见中。例如,成功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看待教育和学习等。如果我们试图将这些观点强加于人,无论多么用心良苦,它们都可能是得不到接受的。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用自己的语言作为讨论的基础。事实上作为家长说的越少,收到的信息质量就越好。关键是提问,暂停和倾听。
提问促进孩子思考。因此,我们如何表达问题会影响到他们如何接受并进行思考。语气、词汇的选择和句法都很重要。在开始讨论这些潜在的敏感话题之前,你需要仔细考虑如何组织话语和确定实际想要问的问题。孩子会跟随语言进行思考,即使他们可能暂时不知道答案,仍然会反馈并且寻求指导。
9. 暂停等待
提问后暂停等待,给孩子们一段时间。沉默是金,提供给他们安静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处理信息,然后他们才能形成有效的答案。如果家长跳过这一步骤,实际上是在剥夺他们创造自己思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的权利。你说得越多,他们能参与到学习的机会就越少。
总结:
•验证孩子们对自己目标的看法和想法,并通过使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帮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耐心等待一会儿,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过程可能有点长。别急于打断,让孩子说完,然后再开始你的想法,并留出空间让想法变成计划,并最终变为行动。
•展示出你自身受教育和学习的价值,除了说教,更要表现出你是如何参与学习过程的。
不断施压,让孩子顺从地学习,看似有效,但犹如饮鸩止渴。转向鼓励孩子们对知识的追求才是长久之计。根据以上原则,希望我们都可以解锁建立孩子们学习内驱力的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