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在职业伊始难免有些手足无措。而很多学校都与高校合作,借助高校的课程和资源帮助新教师成长,建立自己的“知识库”。而如何更好的使用高校的教育资源呢?相信白金汉大学的 Brian Marsh博士的这篇专为新教师写的文章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
作者 | Dr Brian Marsh
编辑|BISE
职业生涯长期学习的基础是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建立起来的。最初两年的教师发展方案格外重要。说到新老师的知识库,你想到的是不是充分的学科知识?或者再加上一些日常教学技巧,比如常备零食、了解安全出口、与学生约定‘敲黑板’时必须抬头的课堂提示语?然而,‘知识库’的概念要远远大过这些。
新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知识、技能和理解,还需要学会如何批判性地评估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学者(Stürmer等人,2012)指出,新教师培训应为他们提供关于有效教学的陈述性知识库,并帮助他们在课堂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所以,好的教师发展项目,大多是面向在职教师,让他们有机会在教学环境中实践和尝试自己学到的理论。这也是为何白金汉大学的IPGCE/PGCE项目都要求申请人保证每周10小时的独立教学时间。
再来看学校如何帮助新教师搭建“知识库”,首先要考虑以下两点:
1. 知识库具体内容有哪些?
2. 如何才能有效地传达这些内容来尽可能支持新教师今后的发展?
在新教师培训中,“做什么”比“为什么这样做”更重要(Ovens,2000),这个理念会为新教师直接提供务实的解决方案。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课堂观摩,但是观摩之后要有反思过程,而非简单的照搬。然而有些学者(Alsop等人,2005)则认为,理论框架优于一切,在理论框架内内定位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教师发展的基础。
而我们则更倾向于认为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Darling-Hammond,2006)。下图展示了知识技能的分配框架结构(Bransford,2005):

Burn等人评论是这样评论这个框架结构的:
每一个维度所包含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得新教师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个框架变得艰巨。Shulman(1986)提出如果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他们既需要对其学科有深入的了解,更需要知道如何向学生传递教授这一学科知识的知识。Shulman接着描述了他认为教师知识库中具有的七大类别:
1. 学科知识;
2. 教学法;
3. 课程知识;
4. 教学法内容知识;
5. 对学生的了解;
6. 对教育背景的了解;
7. 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理解
尽管这一提出于80年代末期的概念已经发生演变,但不管怎样变动,它都提供了一个能确定教师所需的知识方面的契机。在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师如何支持学生学习和转换学科知识,包括对常见学习难点和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学科内容知识被引入课堂中而教学内容知识又是从课堂发展中获得,两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
而在教学法方面,新教师的教学法会知道的比较有限,但很快就能通过观察和讨论其他教师的教学, 互助,通过同事反馈等途径掌握。早期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教学法和学科知识也在同时增加(Wellington and Ireson,2008)。该框架的益处在于,它简单明了的概述教师需要发展的因素。
然而对于想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知识的新教师来说会面临一些困难,例如:
1. 认为学科教学知识是这些知识中最重要的,需要几年的时间内才得到发展(Kerfoot 2009)
2. 发展学科教学知识是一个很艰难认知和表达的过程。因为学科知识其复杂的内部结构,而且学校则很少提供时间让学科教师描述讨论他们专业知识(Loughran 等人 2004)
3. 教师知识领域会出现问题,例如“生物学教师的知识与生物学家的知识有何不同”等。(Carlsen 2001)
4. 知识库不是独立的维度,它们内部是复杂的,并却高度关联
5. 学科教学知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它不区分哪个教师知识库或教师知识库的某部分最适合在学校中进行学科教学